在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采光天窗作為一種重要的建筑元素,不僅能夠為室內引入自然光線,提升空間品質,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消耗。然而,要設計出、實用的采光天窗,需要綜合考慮材質選擇和角度設計等多個因素,這些因素相互關聯(lián),共同構成了一個復雜的科學方程式。
材質是采光天窗設計的首要考量因素,它直接影響著天窗的光學性能、熱工性能以及耐久性。
玻璃是采光天窗常用的材料之一。普通透明玻璃能夠提供良好的透光性,讓大量自然光線進入室內,但它在隔熱和防紫外線方面表現(xiàn)欠佳。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各種功能性玻璃應運而生。低輻射玻璃(Low-E玻璃)通過在玻璃表面鍍上一層或多層金屬或其他化合物組成的膜系,能夠有效反射紅外線,減少室內外熱量的傳遞,在保證采光的同時,提高建筑的保溫隔熱性能。此外,夾層玻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隔音性能,它由兩片或多片玻璃之間夾入一層或多層有機聚合物中間膜,經過特殊的高溫預壓(或抽真空)及高溫高壓工藝處理后,使玻璃和中間膜粘合為一體。即使玻璃破碎,碎片也會粘在薄膜上,避免了對人員的傷害,同時還能阻擋部分噪音。
塑料材質如聚碳酸酯板(PC板)也逐漸在采光天窗中得到應用。PC板具有重量輕、抗沖擊性強、透光率高且可彎曲成型等優(yōu)點。與玻璃相比,它的安裝更加便捷,成本相對較低。而且,PC板可以通過添加不同的添加劑來改善其性能,例如添加紫外線吸收劑可以提高其抗紫外線能力,延長使用壽命。不過,塑料材質在耐候性和耐高溫性能方面可能不如玻璃,在長期暴露于惡劣環(huán)境下可能會出現(xiàn)老化、變色等問題。
除了玻璃和塑料,還有一些新型材料如透明陶瓷等也開始在特殊場合的采光天窗中嶄露頭角。透明陶瓷具有高硬度、高耐溫性和良好的光學性能,但目前其成本較高,生產工藝也相對復雜,限制了大規(guī)模的應用。
角度設計是采光天窗能否充分發(fā)揮采光功能的核心要素,它需要根據建筑的地理位置、朝向以及使用需求等因素進行計算。
太陽高度角和方位角隨著時間和地理位置的變化而變化。在設計采光天窗時,需要充分考慮當?shù)夭煌竟?jié)、不同時間段的太陽高度角和方位角,以確定天窗的佳傾斜角度和朝向。例如,在北半球,為了在冬季獲得更多的陽光照射,南向的采光天窗可以設計成適當?shù)膬A斜角度,使陽光能夠更深入地射入室內。而在夏季,通過合理設計天窗的遮陽裝置或調整天窗的角度,可以減少過多的陽光直射,避免室內過熱。
不同的建筑功能對采光天窗的角度要求也有所不同。對于展覽館、博物館等需要均勻照明的場所,采光天窗的角度設計應盡量使光線均勻分布,避免出現(xiàn)明顯的明暗對比。可以采用平天窗或傾斜角度較小的天窗,并結合漫反射材料,使光線經過多次反射后均勻地灑在展品上。而對于辦公室、教室等需要充足且明亮光線的場所,可以適當增加天窗的傾斜角度,以增加直射光的入射量,提高室內的光照強度。
眩光是采光天窗設計中需要避免的問題之一。當陽光以過大的角度直接射入室內時,可能會產生眩光,影響人們的視覺舒適度。為了減少眩光,可以通過調整天窗的角度、設置遮陽設施或采用特殊的玻璃涂層等方法來實現(xiàn)。例如,在天窗上方設置可調節(jié)的遮陽板,根據太陽的位置和光照強度調整遮陽板的角度,阻擋直射陽光,同時保證室內有足夠的散射光。
材質和角度并不是孤立的設計因素,它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協(xié)同作用。例如,采用具有良好隔熱性能的低輻射玻璃時,可以適當增加天窗的傾斜角度,以增加采光量,而不用擔心過多的熱量進入室內。相反,如果使用普通玻璃,則需要更加謹慎地設計天窗的角度,并結合遮陽措施來控制室內的熱量和光照。此外,不同材質的透光特性也會影響角度設計的效果。一些具有特殊光學性能的玻璃或塑料材質,能夠在不同的角度下呈現(xiàn)出不同的透光效果,設計師可以利用這些特性來優(yōu)化采光天窗的設計。
從材質到角度,采光天窗的設計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知識的復雜過程。只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找到材質選擇和角度設計的佳平衡點,才能設計出既滿足采光需求,又具有良好熱工性能和耐久性的采光天窗,為人們創(chuàng)造出更加舒適、節(jié)能的室內環(huán)境。這個科學方程式沒有固定的答案,但通過不斷的研究和實踐,我們可以逐漸接近解,推動采光天窗設計技術的不斷發(fā)展。